神奇的攀西“聚宝盆”


仇宝德

朋友,当你置身于攀钢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兰尖铁矿采场,开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工业主题之旅时,你是否意识到这里就是“点石成金”的源头?你是否听说过这些动人故事?是的,没有这黑色闪亮的矿石,就没有耀眼夺目的铁流钢花,正是因为有了这神奇的“聚宝盆”和建设者的创造,才有了今天的攀枝花百里钢城和现代化的钢铁钒钛基地!

攀枝花,位于祖国西南横断山脉川滇交界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是古代“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里有险秀旖旎的风光和神奇的传说,“五山合围,三江交汇”,城市沿金沙江两岸而建,依山傍水、山水辉映、大气磅礴,绵延数十公里。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在这蛮荒之地演绎了“七擒孟获”的千古史话。

攀枝花,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世人目光,更是以蕴含的稀有资源驰名中外。6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这里形成多种矿物共生,现已探明攀枝花拥有全国20%的铁、64%的钒、93%的钛、98%的钪和三分之一的钴、铬、镍资源,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盛赞“这里得天独厚”。

这里有著名的二滩水电站,有西部最大的钢铁钒钛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攀钢。

钒和钛是一种质地轻、强度大、耐高温、耐腐蚀的特种金属,是航天工业和尖端军事工业的重要材料,钒和钛的拥有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兰尖铁矿,是当年的兰家火山口,所开采出的矿石中含铁35%左右,含钒0.4%,含钛12%,攀枝花钒钛资源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三分之一,因此这里又被人们称为“钒钛之都”。

宝藏沉睡万年,人们忘不了唤醒它的两位神奇人物。

常隆庆,这位出生于四川江安,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的年轻学子,在民族危亡之际,立志实业救国的地质学家,成为攀枝花宝藏的叩门人。

上世纪30年代,他放弃城市研究所的工作,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惊人的意志,冒着瘟疫和疾病的威胁,六次深入攀西地区的崇山峻岭,前后踏勘十余年。在踏勘途中,一个故事吸引他走进了攀枝花“聚宝盆”。

金沙江南岸的仁和镇,古代“南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一个晚上,常隆庆与同店寄宿的铁匠闲谈,铁匠向常先生讲述他经过金沙江北山岭时遇到“扯脚鬼”,担着担子路过此地时就会变得比其他路段沉重一些,仿佛被人拖着似的。

铁匠的“鬼怪故事”使常隆庆敏锐地联想到地磁效应。第二天一早,根据铁匠的描述,常隆庆果然在“闹鬼”的地方发现了露天矿苗,进而找到了攀枝花主矿床。

新中国的成立,为攀枝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历史机遇。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在听取了国家有关部门对攀枝花矿区工业勘探的报告后,心里记住了“攀枝花”三个字。1964年初夏,毛泽东主席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工作会上明确提出:“攀枝花钢铁厂还是要搞,不搞我总是不放心,打起仗来怎么办?”

自此之后,毛泽东主席还作了如下重要指示:“我们的工业建设,要有纵深配置,把攀枝花钢铁厂建起来,建不起来,我睡不好觉。”“你们不去安排,我要骑着毛驴下西昌。如果说没有投资,可以把我的稿费拿出来。”“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毛泽东主席十分关注攀枝花建设,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1965年12月,受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委托,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到攀枝花视察,并亲自审定工业区建设方案。站在攀枝花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邓小平同志用四川方言说出了一句令攀枝花人颇感自豪的话:“这里得天独厚。”

如果说常隆庆的探索叩开了攀西宝藏的大门,那么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正确决策就拉开了大规模建设攀枝花的序幕。“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天作蚊帐地当床,盐巴冷水就干粮。”这就是当时建设者们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

1965年,兰尖铁矿破土动工建设,1970年正式投产。短短的五年时间完成矿山建设,并逐步形成了包括兰家火山、尖包包、营盘山、徐家山四个采区的西部最大矿山,书写了我国矿山建设最快的传奇篇章。

兰尖铁矿的开采方式有别于其他矿山的开采方式。该矿的生产工艺有:穿孔爆破—电铲铲装—汽车装卸—平峒溜井—铁路运输,其中最特别的是采用了汽车装卸—平峒溜井—铁路联合运输的先进生产工艺,汽车从采场工作面把矿石运至溜井,靠矿石自重下落到溜井底部,由溜井底部的板式给矿机直接把矿石装入矿用火车,运往选矿厂破碎站。兰尖铁矿溜井应用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国内仅有,世界罕见。这是一种大胆的创造,它不仅省去7倍之高的公路建设和运输费用,同时营造了安全生产环境,为矿山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兰尖铁矿自1970年投产以来,几代矿山人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管理,创造出神奇的业绩:1970年就达到设计年采剥总量1690万吨,生产钒钛磁铁矿650万吨的目标;上世纪90年代每年均超设计采剥总量30%以上,相当于国家不投入一分钱,又建了一座中型矿山。从建成至今,采出的矿石用100吨的矿用火车运装,车辆首尾相连,足以绕地球一周半,成为攀钢名副其实的“钢铁粮仓”。